政讯通中心

欢迎来到消费者时评网!
当前所在: 首页 > 大众消费

一到“爽点”就收费?微短剧别再演“加钱”戏码

  • 时间:2024-09-13
  • 来源:北京市消费者协会
  • 作者:佚名

  剧情简单、爆点密集、连连反转……近几年,微短剧行业异军突起。然而,据工人日报报道,微短剧行业存在收费标准不清晰、价格不透明、诱导高额消费等问题,惨遭套路的不在少数。

  据报道,有的微短剧未标明看完全剧需要多少钱,剧情一到“爽点”便戛然而止,诱导用户反复充值;有的在开通会员页面夹带自动续费条款,用户月月被扣钱却浑然不觉;有的充值页面上用小字标着“一经购买不得退换”,用户稀里糊涂地上了当,只能认栽;有的在用户充值后,内容缩水、剧集变短,甚至随意下架,毫无诚信可言。尤其是很多老人,既是微短剧的“铁粉”,又不熟悉手机操作,很容易让人忽悠,成为被割的“韭菜”。

  “欲知后事如何,充值才能分解”,这样的做法既不厚道,也不合法。趁用户“上头”时跳转收费提醒,足够引人入“坑”,但时间一长,谁还甘愿付费、谁还会用脚投票?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规定,需要真实、全面地向消费者提供相关信息,并且要求经营者采用通俗易懂的方法来实现,不能人为给消费者全面了解信息设置过高的成本和障碍。微短剧诱导式收费,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,为法律所不容。

  微短剧耍的花招既不高明,也不新鲜。为留下用户,微短剧什么简单演什么,婆媳矛盾、霸总回归、千金归来等“口水剧”一大堆,创作者把精力几乎都花在了设计“诱饵”上,长此以往,用户就会审美疲劳,微短剧行业也很难有长远的发展。数据显示,2023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373.9亿元,预计2024年有望突破500亿元。如此庞大的市场规模、如此令人瞩目的发展前景,对微短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即有序发展而不是乱象丛生,提供更优质的内容而不是更隐蔽的收费陷阱。微短剧从业者、平台都要爱惜羽毛,不因为自身短视葬送短剧的发展之机。

  把用户当“唐僧肉”,无异于漏脯充饥;设套路乱收费,无异于饮鸩止渴。微短剧是朝阳产业,千万别打错算盘,最后得不偿失、满盘皆输。


原文链接:http://www.bj315.org/xxyw/xfxw/202409/t20240913_45447.shtml
[免责声明]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,仅供学习交流使用,不构成商业目的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

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,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。消费者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本网部分转载文章、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,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。
北京法行天下咨询有限公司主办 | 政讯通-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 
 联系电话:010-56212737 15311203802 010-53326578
监督电话:13261336050,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10-57028685
第一办公区: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;第二办公区: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
邮箱:spaqfz@163.com  客服QQ:2477399413 通联QQ:224356173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