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讯通中心

欢迎来到消费者时评网!
当前所在: 首页 > 打假动态

别让网络“烂梗”影响青少年“好好说话”

  • 时间:2024-12-19
  • 来源:内蒙古自治区消费者权益保护服务中心
  • 作者:佚名

  原标题:别让网络“烂梗”影响青少年“好好说话”

  张西流

  网络“烂梗”会给青少年带来哪些影响?日前,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341名受访者进行的调查显示,69.0%的受访者担心网络“烂梗”泛滥影响青少年“好好说话”,乱用词汇和养成不文明的语言习惯被认为是主要的影响。让青少年远离网络“烂梗”侵扰,68.1%受访者建议加强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,帮助青少年正确对待网络文化。(见12月12日《中国青年报》)

  如今,互联网成为未成年人学习、生活的重要工具。数据显示,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已上升至1.96亿,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增长到97.3%。然而,互联网是一把“双刃剑”,在帮助孩子们学习知识、开阔眼界的同时,也衍生出一些副作用,“黑话烂梗”带来的影响就是其中之一。

  “栓Q”“夺笋啊”“鸡你太美”……靠着“病毒”般的传播能力,这些粗俗的词汇“入侵”校园,在孩子们之间口口相传,甚至出现在试卷和作文里,已然影响到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以及身心健康。青少年正处于知识积累和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,“黑话烂梗”就如同“精神鸦片”,会降低他们对语言文字的审美标准。此外,一些带有暴力、极端性质的词汇,还会构成不良的价值导向,使辨识能力不足的青少年模糊是非边界。

  前不久,中央网信办、教育部印发通知,部署开展“清朗·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”专项行动,重点整治歪曲音、形、义,编造网络黑话烂梗,滥用隐晦表达等突出问题。保护未成年人远离“烂梗”侵蚀,有关部门应让监管长出“牙齿”,加强对不良内容的系统治理,完善惩戒机制,为未成年人营造风清气朗的网络环境。信息传播需要载体,互联网平台不能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”,而是要担起社会责任,加强内容审核,及时封禁制造低俗恶搞词汇的创作者,避免成为孕育“烂梗”的温床。

  互联网时代,信息洪流扑面而来,学校和家庭也要做好网络素养教育,引导未成年人增强对网络信息的辨识能力,引导他们欣赏语言文字之美,学会使用文明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。家长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责任人,应当引起警惕,及时纠正不恰当的玩梗行为,帮助孩子健康上网。

  


原文链接:http://www.nmg315.com.cn/news/3388.html
[免责声明]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,仅供学习交流使用,不构成商业目的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

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,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。消费者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本网部分转载文章、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,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。
北京法行天下咨询有限公司主办 | 政讯通-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 
 联系电话:010-56212737 15311203802 010-53326578
监督电话:13261336050,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10-57028685
第一办公区: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;第二办公区: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
邮箱:spaqfz@163.com  客服QQ:2477399413 通联QQ:2243561739